清热解渴的中草药
主要通过清除体内热邪、促进津液生成或输布来缓解口渴、燥热等症状,常见的有金银花、芦根、麦冬、天花粉、知母,淡竹叶,葛根等。
生津止渴主要通过养阴、清热、润燥等方式实现,常用中药包括:
西洋参,九制黄精,生地黄,天冬、麦冬、五味子,乌梅、沙参、玄参、玉竹、芦根、天花粉,百合,胖大海、葛根、石斛、等。
味酸的中药可以生津止渴,如乌梅,在炎热的夏季汗出较多的情况下,喝一杯乌梅甘草冰糖煮成的乌梅汤,生津止渴的效果显著。若饮水不能解决的口渴,需要配合滋阴生津的药,如知母、麦冬、生地等。养阴生津的药物偏甘寒滋腻,脾胃虚弱,痰湿内阻,大便稀溏的人应避免服用。很多水果都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,比如西瓜,甜瓜,黄瓜,荔枝,梨等。
1.肺胃阴虚型
·症状:口干咽燥、干咳少痰、舌红少苔。
方剂:沙参麦冬汤(沙参、麦冬、玉竹、桑叶、甘草等),可滋阴润肺。
2.津液耗伤型
·症状:口干舌燥、尿少便秘,常见于热病后期。
·方剂:增液汤(玄参、麦冬、生地黄),可生津润燥。
3.补津液的经典方剂以酸梅汤(乌梅汤)和沙参麦冬汤最为著名,其中酸梅汤因配伍精炼、生津止渴效果显著,常被视为“千古第一方”。
酸梅汤(乌梅汤)
酸梅汤由乌梅、山楂、陈皮、甘草等药食同源材料组成,核心作用为生津止渴、行气开胃,尤其适合夏季或津液耗伤导致的烦渴、口干症状。其原理在于乌梅酸收敛汗、促津液生成,配伍冰糖甘润,形成“酸甘化阴”之效。
4,玉液汤
核心配方与剂量
经典配方包含以下药材(基于多个权威来源综合比对):
生山药:30克(补脾固肾)。
生黄芪:15克(益气升阳)。
知母:10-18克(清热润燥)。
天花粉:9-15克(生津止渴)。
葛根:4.5-10克(解肌生津)。
五味子:6-9克(收敛固涩)。
生鸡内金:6克(健胃消积)。
5,生脉饮
太子参10克、麦冬15克、五味子5克煮水代茶饮。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口渴,易上火者可用西洋参代替太子参。
6. 五汁饮
芦根、麦冬各15克,雪梨、马蹄、莲藕各1份榨汁后煮水。能快速缓解口干舌燥,尤其适合咽喉干痛者。
7,绿豆小米汤洛米汤。
8,矿泉水。
9,枸菊地黄丸。麦味地黄丸。
10,玉泉丸:配方主要包括:葛根、天花粉、地黄、麦冬、五味子、甘草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宝盈优配-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-配资排排网-郑州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